招生就业
专业介绍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招生就业 >> 本科招生 >> 专业介绍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介绍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于2000年获批本科专业并招生,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江苏省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二期、三期)、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22年新增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硕士点。

本专业立足盐城、辐射长三角,以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与新工科建设为引领,面向电子信息、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战略性产业需求,包括智能电网与能源电子(如风电/光伏设备电子系统、储能系统集成、智能电网监测)、电动化与智能化(如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智能驾驶硬件开发、车联网通信技术)、核心器件与终端产品(如半导体封装测试、智能终端硬件设计、传感器与物联网模组)、智慧农业智能环保(如农业物联网设备、环保监测电子系统、智能灌溉控制)、工业自动化与数字化(如工业控制系统、智能仪器仪表、数字化车间改造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电子电路设计、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开发等核心技术,熟练运用大数据、智能硬件等前沿技术工具,具备电子信息系统研发、智能设备应用开发、技术项目管理能力,胜任集成电路、通信工程、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工程师岗位,践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理念,融合铁军精神与工程伦理,强化团队协作与跨学科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2022年获批本科专业并招生,紧密对接江苏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深度融合盐城绿色能源之城建设需求,聚焦光伏新能源、智能光电检测、光通信技术等领域,形成--交叉融合的办学特色。

光电信息技术是集光学、光电子、微电子等技术结合而成的多学科综合技术,涉及光信息的辐射、传输、探测以及光电信息的转换、存储、处理与显示等内容,是具有强烈应用背景的新型交叉学科,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关键赋能技术,是面向新时代数字经济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根技术。本专业与多家光电企业建立了生产实习基地,为实践环节教学和创新活动提供了保障。毕业生可在光电信息、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从事研发、生产、管理工作或在光学、光学工程、电子信息、电子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等专业方向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本专业培养具备激光技术、光学设计、光纤通信、光电子学、光电图像处理、信息光学领域内基础理论、必备专业知识和实验能力,了解光电信息技术的前沿理论,把握当代光电信息技术的发展动态,接受现代光电信息技术的应用训练,掌握光电信息领域中信息光学系统、激光技术与应用装置设计及制造方法,具有研究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推广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人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于1997年获批本科专业并招生,是江苏省首批特色专业,2019年入选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2022年获批电子信息二级学科硕士点,2024年通过江苏省教育厅特色专业建设点验收,入选江苏省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立足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聚焦工业互联网、智能计算、信息安全等方向,形成了“本硕贯通、产教融合、学科交叉”的培养体系。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信息化战略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兼具深厚理论基础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具备以下核心能力:系统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与算法设计等核心知识,熟练掌握Java/Python/C++等主流开发语言;熟练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智能系统,具备工业软件、网络安全等场景的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学科竞赛、科研项目与跨学科实践,形成创新思维与团队协作能力;引入华为ICT学院、阿里云ACA/ACP认证体系,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开展联合培养,毕业生可胜任全球化技术协作。

本专业以“服务制造强省、赋能数字经济”为使命,通过“课程前沿化、实践项目化、发展国际化”的三维育人模式,为长三角乃至全国输送兼具技术创新能力与产业视野的高素质工程师。


人工智能专业介绍

人工智能专业2022年获批本科专业并招生,依托教育部特设专业建设平台(国家第二批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建设单位),立足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需求,构建了-硕贯通的培养体系,拥有智能科学与技术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与电子信息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是苏北地区人工智能领域高端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

本专业以计算机科学为基础、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和开发人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包括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机器人和专家系统等,其目的主要是通过获取、感知和提炼信息,并产生决策或策略,由机器智能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包括智能制造(如智能生产与工业机器人、质量检测与预测性维护、供应链优化等)、新能源管理(如风光电智能运维电网调度与储能优化等)、智慧农业和养殖业(如精准农业、水产养殖智能化、农产品溯源等)、环保与生态保护(如生态监测与保护、污染防控等)、智慧医疗(如AI辅助影像诊断、慢性病管理等)、智慧文旅(如虚拟导游、AR/VR还原景区AI推荐个性化旅游路线等)。

本专业培养适合国家人工智能领域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计算机科学基础、人工智能专业基础和跨学科的自然科学基础,具备较强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开发、AI系统管理与维护等实践能力,具备分析、解决复杂人工智能工程问题的能力,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工程思维、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和团队合作管理能力,能在未来人工智能相关领域从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运行维护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软件工程专业介绍

软件工程专业于2012年获批本科专业并招生,紧密对接软件产业发展需求,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专业注重夯实学生数理基础,构建合理知识结构,强化软件开发能力与软件工程素质的培育,着重提升软件设计开发、工程组织管理等核心能力,并通过系统化的软件工程过程方法训练,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感。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入学科前沿知识,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思维,以行业需求为导向,致力于打造兼具执行力、竞争力与创新力的复合型软件人才。毕业生不仅能系统掌握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基础理论,熟练运用软件分析、设计、开发、测试等专业技能,具备大型软件设计开发与管理能力,可胜任软件工程技术研究、软件设计开发、软件测试及项目管理等多岗位。

本专业的研究内容丰富,涵盖软件需求分析,精准获取并转化用户需求;软件设计,构建高效可靠的系统架构与模块;软件编程与实现,将设计转化为代码;软件测试,发现并修复缺陷;软件维护与演化,保障软件适应环境变化;软件项目管理,确保项目顺利推进;软件质量保证,建立质量体系;软件工程工具与环境,提升开发效率;同时还涉及人工智能与软件工程的融合、云计算环境下的软件研发等新兴领域,全方位覆盖软件从规划到迭代的全生命周期,致力于培养满足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

本专业通过系统培养,学生将具备扎实的专业核心能力。在技术能力方面,熟练掌握至少两种主流编程语言,精通软件开发全生命周期流程,能够运用多种开发框架完成复杂软件系统设计与开发;在团队协作与沟通方面,通过项目实践锻炼,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需求沟通能力与文档撰写能力,适应大型项目团队开发模式;在问题解决与创新方面,培养逻辑分析与系统思维能力,能够快速定位并解决技术难题,同时具备创新意识,能够将新技术、新方法融入软件产品设计,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网络工程专业介绍

网络工程专业于2015年获批本科专业并招生,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遵守法律法规,具有社会和环境意识,掌握数学、物理等相关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通信、网络工程等专业基础理论,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运行管理、网络安全及网络系统应用开发等相关专业技能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工程管理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够面向信息、教育、金融、政府等多行业领域从事计算机网络工程规划设计及实施、网络工程项目管理、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网络系统安全保障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属于计算机类专业,培养的是计算机与通信领域交叉复合型人才,学生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大类的主干学科课程,主要系统学习通信系统、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及互联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新一代智能化网络等方面的知识,并在通信、网络、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受到良好的工程实践训练。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算法与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原理、数据通信、路由与交换技术、TCP/IP协议分析、信息与网络安全、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设计与集成等。